Mr.Charley

charley

Programmer | Christian | Son, Love Reading , Writing and Sharing.

如何建立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如何建立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1. 什麼是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個人知識管理(PKM)是一個用來捕捉、組織、提煉和分享你的想法、筆記和文件的系統。它在 維基百科 的定義如下:

個人知識管理PKM)是一個收集信息的過程,個人用來在日常活動中收集、分類、存儲、搜索、檢索和分享 知識Grundspenkis 2007),以及這些過程如何支持工作活動(Wright 2005)。這是對 知識工作者 需要對自己的成長和學習負責的想法的回應(Smedley 2009)。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 知識管理(KM)方法(Pollard 2008)。

你可能知道它的其他名稱,例如:

  • 個人信息管理(PIM)。
  • 個人管理系統。
  • 知識管理(KM)。
  • 知識管理系統。
  • 信息管理系統。
  • 筆記系統。
  • (數字)筆記工作流程。

Paul Dorsey 定義了七項個人知識管理(PKM)技能:

  1. 檢索信息。
  2. 評估信息。
  3. 組織信息。
  4. 圍繞信息進行協作。
  5. 分析信息。
  6. 呈現信息。
  7. 確保信息安全。

📝2. 為什麼我們需要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如今,我們可以從書籍、視頻、播客、博客和網站上的其他來源獲取知識或信息。由於來源過於繁多,傳統的紙質常用書無法快速跟踪和找到我們學到的知識或信息。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數字系統來收集或搜索它們。而最重要的是,在這個系統中,我們可以:

  • 使我們的想法具體化。
  • 揭示我們想法之間的新聯繫。
  • 隨著時間的推移孵化我們的想法。
  • 銳化我們對問題的特殊視角。
  • 找到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模式和結構。

📝3. 如何實施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 3.1. 方法#

建立個人知識管理系統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其中一些最受歡迎的方法包括:

  • Zettelkasten
  • Johnny Decimal
  • 個人看板
  • 完成事項
  • 建立第二大腦(BASA)和 PARA
  • 數字花園

📝3.1.1. Zettelkasten#

Zettelkasten 是由學者 Niklas Luhmann 創建並由 Sönke Ahrens 在《如何做聰明的筆記》中 推廣的,最初是一個完全由紙條或索引卡組成的類比知識管理系統。它的樣子如下圖所示,

Luhmann 的 Zettelkasten 方法

Luhmann 的 Zettelkasten 方法

隨著計算機軟件的發展,我們只需要一個支持超文本的筆記應用來實現基於 Zettelkasten 的在線系統。通過連接到現有筆記來創建一個新的紙條,稱為 “Zettel”。這一過程在下圖中生動地描述。

來自 [Zettelkasten 方法介紹]

來自 [Zettelkasten 方法介紹]

每個 Zettel 中有三個組成部分,包括:

  • 唯一標識符。
  • Zettel 的內容。
  • 參考。

通過創建連接筆記,我們可以獲得我們想法的網絡。然而,這對於我們的知識創造來說是不夠的,因為層次結構筆記的重要性。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獲得我們筆記的結構:

  • 註冊。這是一個列出與此條目相關的 Zettels 的 Zettel。
  • 中心筆記。這是一個包含與我們想要研究的主題相關的 Zettels 的列表。
  • 元筆記。這是一個關於其他 Zettels 及其關係的 Zettel。

📝 3.1.2. Johnny Decimal#

Johnny Decimal 系統,由 Jonny Nobel 創建,是一種數字索引系統,通過為每個類別分配編號來輕鬆找到所需的數字文件。該方法的四個步驟是:

  • 將所有內容分為 10 個區域。
  • 在每個區域中分為 10 個類別。
  • 為每個類別分配一個編號。
  • 為文件和文件夾分配 ID。

image

最後,你需要組織的一切看起來如下圖所示。

來自 [Johnny Decimal 系統]。

來自 [Johnny Decimal 系統]。

📝 3.1.3. 個人看板#

個人看板是一種讓人們對所採取的行動做出有意識的知情決策的方法。開始個人看板有 四個步驟

  • 選擇一種媒介並可視化你的工作。
  • 開始優先排序你的任務。
  • 開始將你的工作拉入你的個人看板。
  • 反思你的一周:你做得怎麼樣?

我的個人項目看板看起來如下圖所示。

https://cdn.jsdelivr.net/gh/Yelrahc-sudo/ImageSet@main/img/202308171636517.png

📝 3.1.4. 完成事項#

完成事項是一種由 David Allen 創建的方法,在他的書 “完成事項:無壓力生產力的藝術” 中介紹,由四個步驟組成,包括:

  • 捕捉:收集吸引你注意的事物
  • 澄清:處理你捕捉到的內容。根據可行性決定下一步行動和項目。
  • 組織:將其放入適當的項目中並列出任務。
  • 反思:回顧你目前正在進行的任務和項目。
  • 參與:完成你的任務和項目,並更新項目的狀態。

image

📝 3.1.5. 建立第二大腦(BASA)和 PARA#

第二大腦是一個外部大腦,幫助我們的物理大腦記住、連接和搜索我們學到的知識或信息,使我們的物理大腦更專注於知識創造。第二大腦的概念及其構建方法在 Tiago Forte 的書 “建立第二大腦,一種組織你的數字生活並釋放你的創造潛力的經驗方法” 中介紹。該四步驟方法是:

  • 捕捉 你共鳴的內容。
  • 組織 你捕捉到的內容到項目、領域、資源和檔案(PARA)這四個類別中。
  • 提煉 你的筆記,以通過稱為漸進式總結的方法找到精髓。
  • 表達 你的想法與他人分享。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 BASA 和 PARA 的內容,可以閱讀我在博客中用中文寫的文章。

讀書筆記:《建立第二大腦》 | Charley 的博客

📝 3.1.6. 數字花園#

數字花園是一個思想的集合,並不是嚴格按照發佈日期組織,而是根據上下文聯繫進行組織。這些筆記並不精煉或完整,而是作為半成品的思想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成長和演變。它不如傳統的個人網站(如博客)那麼完美。Maggie Appleton 定義了六種園藝模式。

  1. 地形優於時間線。這些筆記通過相關的主題、話題和共享的上下文相互鏈接。
  2. 持續增長
  3. 不完美與公共學習。由於不完美,這些發佈的筆記需要一些指標來顯示它們的 “完成” 程度,或者你在其中投入了多少努力,這使得讀者能夠清楚了解。
    1. 一些指標在 Maggie 的文章她的花園 中建議,包括:
      1. 種子 用於非常粗略和早期的想法。
      2. 萌芽 用於我已經清理和澄清的工作。
      3. 常青 用於合理完整的工作。
      4. 種植最後處理 一篇文章,以便人們了解我已經成長了多久。
    2. 另一個好例子是 Gwern.net。每個筆記都附有:
      1. 主題標籤。
      2. 開始和結束日期。
      3. 階段標籤:草稿進行中完成
      4. 確定性標籤:不可能不太可能確定 等等。
      5. 1-10 重要性標籤。
  4. 有趣、個人和實驗性
  5. 間作與內容多樣性
  6. 獨立擁有權

如何建立自己的數字花園?我們可以使用許多工具。在 “非技術人員的數字園藝” 中,推薦了一些工具,如 NotionObsidianRoam Research,適合非技術人員使用。你還可以在 Maggie Appleton 的 數字園丁資料庫 中找到更多工具。

📝3.2. 策略#

我們已經在第 3.1 章中了解了建立個人知識管理系統的最受歡迎的方法。接下來的問題是,哪種方法適合我們的需求。答案取決於最終系統的形式,因為沒有現成的最佳方法。如果你希望你的系統能夠跟踪你想法的聯繫,也許你應該選擇 Zettelkasten、Johnny Decimal 或數字花園。如果你希望你的 PKM 系統能幫助你專注於你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或項目,你應該選擇個人看板、GTD 或第二大腦。根據你的需求,最佳實踐可能是這些方法的混合。Calmer Notes 方法 “找到合適的,留下其餘”Elizabeth Bulter 創建,可能會給你一些啟發。該方法由六個步驟組成,包括:

  • 從你所在的地方開始。
  • 定義你的目的地。
  • 草擬你的藍圖。
  • 選擇你的資料庫。
  • 維護你的系統。

📝4. 我的 PKM 系統看起來怎麼樣?#

📝 4.1. 我的考量#

在建立自己的 PKM 系統時,我考慮了以下幾個原因,包括:

  • 首先,我的 PKM 系統可以捕捉來自網站或我的想法的有趣事物,然後將它們組織到根據我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排序的不同文件夾中。我捕捉的大多數筆記應該首先用於我當前的項目。其他筆記則應該存放在某個地方,以便將來使用。最重要的是,我可以簡單地獲得筆記之間的聯繫,以支持我的知識創造,例如寫博客。
  • 其次,博客作為筆記的一部分,應該組織到我的 PKM 系統中並發佈在我的個人博客網站上。
  • 第三,我已經閱讀了 Tiago Forte 的書《建立第二大腦》,因此 BASA 方法對我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第四,我可以在自己的 PKM 系統中跟踪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花費的時間。
  • 最後,Notion 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新工具,因為我在學習和工作時已經使用這個軟件來做筆記。

因此,我選擇了一種以 BASA 方法為中心的混合方法來建立我自己的 PKM 系統在 Notion 中。

📝4.2. 我的 PKM 系統的結構#

我的 PKM 系統的結構,也稱為我的第二大腦,由 10 個部分子部分組成,包括:

  1. 目標與里程碑。
  2. 快速捕捉。
  3. PARA 儀表板。
  4. 項目管理器。
  5. 任務管理器。
  6. 筆記管理器。
  7. 書籍追蹤器。
  8. 時間追蹤器。
  9. 番茄時間。
  10. 我的博客。

這些子部分之間的關係如以下思維導圖所示。

image

📎 參考#

  1. 個人知識管理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rsonal_knowledge_management
  2. 個人知識管理:全球商業的教育框架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523110010/http:/www.millikin.edu/pkm/pkm_istanbul.html
  3. Zettelkasten 方法介紹。 https://zettelkasten.de/introduction/#luhmann-s-zettelkasten
  4. Johnny Decimal 系統https://johnnydecimal.com/
  5. 什麼是個人看板https://kanbantool.com/kanban-guide/personal-kanban
  6. 數字花園的簡史與理念。 https://maggieappleton.com/garden-history
  7. Maggie Appleton 的花園https://maggieappleton.com/garden
  8. Gwern Branwen 的網站https://gwern.net/index
  9. 非技術人員的數字園藝https://maggieappleton.com/nontechnical-gardening
  10. Maggie Appleton 的數字園丁資料庫https://github.com/MaggieAppleton/digital-gardeners
  11. 如何組織你的數字筆記:使用 Calmer Notes 方法建立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https://elizabethbutlermd.com/organize-digital-notes-personal-knowledge-management-calmer-notes/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